很多人买了密封胶后,要么没用几次就发现胶体变硬、结块,要么存放一段时间后出现固化失效的情况,其实这都和密封胶影响保质期的因素没把控好有关。密封胶的保质期不是固定不变的,受多种因素影响,搞懂这 6 个关键要点,才能让密封胶在有效期内保持良好性能。
储存温度是最核心的影响因素。大部分密封胶(比如聚氨酯密封胶、硅酮密封胶)都怕高温,若长期放在 30℃以上的环境中,胶体内的化学物质会加速反应,导致提前固化、结块,甚至出现分层。而低温环境也并非越好,若温度低于 0℃,部分水基型密封胶会结冰,解冻后胶体弹性会大幅下降,影响使用效果。通常建议将密封胶存放在 5-25℃的阴凉环境中,避免阳光直射。
包装密封性也至关重要。密封胶出厂时一般采用密封的软管或桶装包装,一旦打开包装,空气、水分就会进入胶体内。比如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,接触空气后会逐渐固化,若每次使用后没及时盖紧盖子,或盖子密封不严,下次使用时就会发现胶口变硬,甚至整管胶都无法挤出。桶装密封胶打开后若没做好密封,还可能落入灰尘、杂质,污染胶体,缩短保质期。
储存湿度也不能忽视。潮湿的环境会让密封胶提前发生化学反应,尤其是厌氧型密封胶、聚氨酯密封胶,对水分特别敏感。若将密封胶放在地下室、卫生间等湿度超过 60% 的地方,即便包装没打开,胶体内也可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,导致胶体变稠、固化速度加快,原本能存 12 个月的密封胶,可能半年就失效了。
产品本身的成分和配方也会影响保质期。不同类型的密封胶,因成分不同,保质期差异很大。比如硅酮密封胶因耐候性强,配方稳定,保质期通常能达到 12-18 个月;而丙烯酸酯密封胶因成分活性较高,保质期大多在 6-12 个月。另外,部分小厂家生产的密封胶,若原料质量差、配方不合理,即便储存得当,保质期也可能比正规产品短 30% 左右。
运输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会缩短保质期。若运输时将密封胶与重物堆叠,导致包装挤压变形、破损,空气和水分会提前进入;或运输过程中经历剧烈颠簸、高温暴晒(比如夏天放在露天货车车厢),胶体内的成分会被破坏,即便还没到保质期,胶体性能也会大幅下降。
使用后的残留量和处理方式也有影响。若每次使用后,胶管内残留的胶体较多,且没将胶管倒置或排出空气,残留的胶体容易与空气长时间接触而固化,下次使用时固化的胶体可能堵塞胶口,还会影响管内剩余胶体的质量。另外,若使用时将胶体接触到油污、溶剂,再放回储存环境,这些污染物会加速胶体变质。
想要延长密封胶的保质期,其实不难:每次使用后及时盖紧密封盖,并用干净的布擦拭胶口残留的胶体;储存时远离热源、水源,选择干燥、阴凉的地方;打开后的密封胶尽量在 1-2 个月内用完,避免长期存放。只要做好这些细节,就能让密封胶在保质期内保持最佳性能,避免浪费。